MySql优化及进阶
MySql优化及进阶
一、MySQL体系结构
- 连接层:是一些客户端和链接服务,包含本地sock 通信和大多数基于客户端/服务端工具实现的类似于 TCP/IP的通信
- 服务层:大多数的核心服务功能,如SQL接口,并完成缓存的查询,SQL的分析和优化,部 分内置函数的执行
- 引擎层:负责了MySQL中数据的存储和提取,服务器通过API和存储引擎进行通 信,其中索引 存储在该层中
- 存储层:主要是将数据(如: redolog、undolog、数据、索引、二进制日志、错误日志、查询 日志、慢查询日志等)存储在文件系统之上,并完成与存储引擎的交互
二、存储引擎
- InnoDB:默认的存储引擎
- 特点:
- 遵循ACID模型,支持事务
- 行级锁,提高并发访问性能
- 支持外键FOREIGN KEY约束,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
- 逻辑存储结构:
- 表空间 : InnoDB存储引擎逻辑结构的最高层,ibd文件其实就是表空间文件,在表空间中可以 包含多个Segment段。
- 段 : 表空间是由各个段组成的, 常见的段有数据段、索引段、回滚段等。InnoDB中对于段的管 理,都是引擎自身完成,不需要人为对其控制,一个段中包含多个区。
- 区 : 区是表空间的单元结构,每个区的大小为1M。 默认情况下, InnoDB存储引擎页大小为 16K, 即一个区中一共有64个连续的页。
- 页 : 页是组成区的最小单元,页也是InnoDB 存储引擎磁盘管理的最小单元,每个页的大小默 认为 16KB。为了保证页的连续性,InnoDB 存储引擎每次从磁盘申请 4-5 个区。
- 行 : InnoDB 存储引擎是面向行的,也就是说数据是按行进行存放的,在每一行中除了定义表时 所指定的字段以外,还包含两个隐藏字段(后面会详细介绍)。
- 特点:
- MyISAM:
- 特点:
- 不支持事务,不支持外键
- 支持表锁,不支持行锁
- 访问速度快
- 特点:
三、索引
索引(index)是帮助MySQL高效获取数据的数据结构(有序)。
- 数据结构支持:B+树、Hash索引 ,大部分
- 数据结构演示网址:B+ Tree Visualization (usfca.edu)
- B+树的结构特点:
- 所有的数据都会出现在叶子节点。
- 叶子节点形成一个单向链表。
- 非叶子节点仅仅起到索引数据作用,具体的数据都是在叶子节点存放的。
- 增加一个指向相邻叶子节点 的链表指针,就形成了带有顺序指针的B+Tree,提高区间访问的性能,利于排序
索引分类:根据索引的类型分类
分类 | 含义 | 特点 | 关键字 |
---|---|---|---|
主键 索引 | 针对于表中主键创建的索引 | 默认自动创建, 只能 有一个 | PRIMARY |
唯一 索引 | 避免同一个表中某数据列中的值重复 | 可以有多个 | UNIQUE |
常规 索引 | 快速定位特定数据 | 可以有多个 | |
全文 索引 | 全文索引查找的是文本中的关键词,而不是比 较索引中的值 | 可以有多个 | FULLTEXT |
根据索引的存储形式,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:聚集索引&二级索引(面试重点)
分类 | 含义 | 特点 |
---|---|---|
聚集索引(Clustered Index) | 将数据存储与索引放到了一块,索引结构的叶子 节点保存了行数据 | 必须有,而且只 有一个 |
二级索引(Secondary Index) | 将数据与索引分开存储,索引结构的叶子节点关联的是对应的主键 | 可以存在多个 |
选取规则:
- 如果存在主键,主键索引就是聚集索引。
- 如果不存在主键,将使用第一个唯一(UNIQUE)索引作为聚集索引。
- 如果表没有主键,或没有合适的唯一索引,则InnoDB会自动生成一个rowid作为隐藏的聚集索引。
回表查询(面试重点):当对非聚集索引进行查询的时候,首先根据二级索引找到值对应的主键id,此时返回的就是一个id,而不是该条数据的全部信息,然后还需要到聚集索引中根据id拿到所有的数据,这个操作叫做回表查询。
如何解决回表查询:使用联合索引,不会再次触发回表查询。
四、SQL性能分析
- 查看当前数据库的INSERT、UPDATE、DELETE、SELECT的访问频次:
SHOW GLOBAL STATUS LIKE 'Com_______'
七个下划线 - 慢查询日志:慢查询日志记录了所有执行时间超过指定参数(long_query_time,单位:秒,默认10秒)的所有 SQL语句的日志
- 查看是否开启慢查询日志:
show variables like 'slow_query_log'
,如果没有开启,需要在配置文件添加以下配置
- 查看是否开启慢查询日志:
# 开启MySQL慢日志查询开关
slow_query_log=1
# 设置慢日志的时间为2秒,SQL语句执行时间超过2秒,就会视为慢查询,记录慢查询日志
long_query_time=2
- 通过慢查询日志,就可以定位出执行效率比较低的SQL,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
- Profile详情: 能够在做SQL优化时帮助我们了解时间都耗费到哪里去了
- 查看当前MySql是否支持:
SELECT @@have_profiling;
,开启:SET profiling = 1;
- 执行一系列的业务SQL的操作,然后通过如下指令查看指令的执行耗时:
- 查看当前MySql是否支持:
-- 查看每一条SQL的耗时基本情况
show profiles;
-- 查看指定query_id的SQL语句各个阶段的耗时情况
show profile for query query_id;
-- 查看指定query_id的SQL语句CPU的使用情况
show profile cpu for query query_id;
五、Explain关键字
Explain用于获取 MySQL 如何执行 SELECT 语句的信息,包括在 SELECT 语句执行 过程中表如何连接和连接的顺序
语法:
-- 直接在select语句之前加上关键字 explain / desc
EXPLAIN SELECT 字段列表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;
字段 | 含义 |
---|---|
id | select查询的序列号,表示查询中执行select子句或者是操作表的顺序 (id相同,执行顺序从上到下;id不同,值越大,越先执行)。 |
select_type | 表示 SELECT 的类型,常见的取值有 SIMPLE(简单表,即不使用表连接 或者子查询)、PRIMARY(主查询,即外层的查询)、 UNION(UNION 中的第二个或者后面的查询语句)、 SUBQUERY(SELECT/WHERE之后包含了子查询)等 |
type | 表示连接类型,性能由好到差的连接类型为NULL、system、const、 eq_ref、ref、range、 index、all |
possible_key | 显示可能应用在这张表上的索引,一个或多个。 |
key | 实际使用的索引,如果为NULL,则没有使用索引。 |
key_len | 表示索引中使用的字节数, 该值为索引字段最大可能长度,并非实际使用长 度,在不损失精确性的前提下, 长度越短越好 。 |
rows | MySQL认为必须要执行查询的行数,在innodb引擎的表中,是一个估计值, 可能并不总是准确的。 |
filtered | 表示返回结果的行数占需读取行数的百分比, filtered 的值越大越好。 |
六、索引的使用
1、索引失效情况
- 最左前缀法制:如果索引了多列(联合索引),要遵守最左前缀法则。最左前缀法则指的是查询从索引的最左列开始, 并且不跳过索引中的列。如果跳跃某一列,索引将会部分失效(后面的字段索引失效)。
- 范围查询:联合索引中,出现范围查询(>,<),范围查询右侧的列索引失效,而使用(>= <=)不会让索引失效。
- 索引列运算:不要在索引列上进行运算操作, 索引将失效。
- 字符串不加引号:字符串类型字段使用时,不加引号,索引将失效。
- 模糊查询:如果仅仅是尾部模糊匹配,索引不会失效。如果是头部模糊匹配,索引失效。
- or 连接条件:用or分割开的条件, 如果or前的条件中的列有索引,而后面的列中没有索引,那么涉及的索引都不会被用到。
数据分布影响: 如果MySQL评估使用索引比全表更慢,则不使用索引。
2、SQL提示
定义:是优化数据库的一个重要手段,简单来说,就是在SQL语句中加入一些人为的提示来达到优化操作的目的
#1、use index : 建议MySQL使用哪一个索引完成此次查询(仅仅是建议,mysql内部还会再次进行评估)。
explain select * from tb_user use index(idx_user_pro) where profession = '软件工程';
#2、ignore index : 忽略指定的索引。
explain select * from tb_user ignore index(idx_user_pro) where profession = '软件工程';
#3、force index : 强制使用索引。
explain select * from tb_user force index(idx_user_pro) where profession = '软件工程';
3、覆盖索引
定义:指查询使用了索引,并且需要返回的列,在该索引中已经全部能够找到,减少使用select *
Extra | 含义 |
---|---|
Using where; Using Index | 查找使用了索引,但是需要的数据都在索引列中能找到,所以不需 要回表查询数据 |
Using index condition | 查找使用了索引,但是需要回表查询数据 |
思考题: 一张表, 有四个字段(id, username, password, status), 由于数据量大, 需要对 以下SQL语句进行优化, 该如何进行才是最优方案:
select id,username,password from tb_user where username = 'admin';
答案: 针对于 username, password建立联合索引, sql为: create index idx_user_name_pass on tb_user(username,password); 这样可以避免上述的SQL语句,在查询的过程中,出现回表查询
4、前缀索引
定义:当字段类型为字符串(varchar,text,longtext等)时,有时候需要索引很长的字符串,这会让 索引变得很大,查询时,浪费大量的磁盘IO, 影响查询效率。此时可以只将字符串的一部分前缀,建 立索引,这样可以大大节约索引空间,从而提高索引效率。
语法:
create index idx_xxxx on table_name(column(n)) ;
特性:前缀索引必须回表查询
前缀长度:可以根据索引的选择性来决定,而选择性是指不重复的索引值(基数)和数据表的记录总数的比值, 索引选择性越高则查询效率越高, 唯一索引的选择性是1,这是最好的索引选择性,性能也是最好的。
select count(distinct email) / count(*) from tb_user ;
select count(distinct substring(email,1,5)) / count(*) from tb_user;
5、使用规则及设计原则
- 使用规则
- 推荐使用联合索引,而不是单列索引
- 设计原则
- 针对于数据量较大,且查询比较频繁的表建立索引。
- 针对于常作为查询条件(where)、排序(order by)、分组(group by)操作的字段建立索 引。
- 尽量选择区分度高的列作为索引,尽量建立唯一索引,区分度越高,使用索引的效率越高。
- 如果是字符串类型的字段,字段的长度较长,可以针对于字段的特点,建立前缀索引。
- 尽量使用联合索引,减少单列索引,查询时,联合索引很多时候可以覆盖索引,节省存储空间, 避免回表,提高查询效率。
- 要控制索引的数量,索引并不是多多益善,索引越多,维护索引结构的代价也就越大,会影响增 删改的效率。
- 如果索引列不能存储NULL值,请在创建表时使用NOT NULL约束它。当优化器知道每列是否包含 NULL值时,它可以更好地确定哪个索引最有效地用于查询。
七、SQL优化
1、插入数据
- insert优化
- 批量插入数据:
Insert into tb_test values(1,'Tom'),(2,'Cat'),(3,'Jerry');
- 手动控制事务:
- 批量插入数据:
start transaction;
insert into tb_test values(1,'Tom'),(2,'Cat'),(3,'Jerry');
insert into tb_test values(4,'Tom'),(5,'Cat'),(6,'Jerry');
insert into tb_test values(7,'Tom'),(8,'Cat'),(9,'Jerry');
commit;
- 主键顺序插入,性能要高于乱序插入。
- 大量数据插入:使用MySQL load指令进行插入操作,操作如下
-- 客户端连接服务端时,加上参数 -–local-infile
mysql –-local-infile -u root -p
-- 设置全局参数local_infile为1,开启从本地加载文件导入数据的开关
set global local_infile = 1;
-- 执行load指令将准备好的数据,加载到表结构中
load data local infile '/root/sql1.log' into table tb_user fields
terminated by ',' lines terminated by '\n' ;
2、主键优化
- 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,尽量降低主键的长度。
- 插入数据时,尽量选择顺序插入,选择使用AUTO_INCREMENT自增主键。
- 尽量不要使用UUID做主键或者是其他自然主键,如身份证号。
- 业务操作时,避免对主键的修改。
3、Order By优化
MySQL的排序有两种方式,分别如下,对于以下的两种排序方式,Using index的性能高,而Using filesort的性能低,我们在优化排序 操作时,尽量要优化为 Using index
- Using filesort:通过表的索引或全表扫描,读取满足条件的数据行,然后在排序缓冲区sort buffer中完成排序操作,所有不是通过索引直接返回排序结果的排序都叫 FileSort 排序。
- Using index :通过有序索引顺序扫描直接返回有序数据,这种情况即为 using index,不需要额外排序,操作效率高。
优化原则:
- A. 根据排序字段建立合适的索引,多字段排序时,也遵循最左前缀法则。
- B. 尽量使用覆盖索引,即使用索引的时候。
- C. 多字段排序, 一个升序一个降序,此时需要注意联合索引在创建时的规则(ASC/DESC)。
- D. 如果不可避免的出现filesort,大数据量排序时,可以适当增大排序缓冲区大小 sort_buffer_size(默认256k)。
4、Group By 优化
优化原则:
- A. 在分组操作时,可以通过索引来提高效率。
- B. 在分组操作时,索引的使用也是满足最左前缀法则的。
5、Limit 优化
优化原则:一般分页查询时,通过创建 覆盖索引 能够比较好地提高性能,可以通过覆盖索引加子查询形式进行优化。
explain select * from tb_sku t , (select id from tb_sku order by id limit 2000000,10) a where t.id = a.id;
6、count 优化
优化原则:按照效率排序的话,count(字段) < count(主键 id) < count(1) ≈ count(※),所以尽量使用 count(*)
7、update优化
优化原则:InnoDB的行锁是针对索引加的锁,不是针对记录加的锁 ,并且该索引不能失效,否则会从行锁 升级为表锁 。所以update更新操作尽量对索引进行操作。
八、锁
锁的分类(按照锁的粒度分):
- 全局锁:锁定数据库中的所有表。
- 表级锁:每次操作锁住整张表。
- 行级锁:每次操作锁住对应的行数据。
1、全局锁
定义: 全局锁就是对整个数据库实例加锁,加锁后整个实例就处于只读状态,后续的DML的写语句,DDL语 句,已经更新操作的事务提交语句都将被阻塞。
应用场景: 做**全库的逻辑备份**,对所有的表进行锁定,从而获取一致性视图,保证数据的完整 性。
语法: 1)、加全局锁: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;
2)、数据备份:mysqldump -uroot –proot test > test.sql
3)、释放锁: unlock tables ;
注意: 在InnoDB引擎中,我们可以在备份时加上参数 --single-transaction
参数来完成**不加锁的一致性数据备份**
mysqldump --single-transaction -uroot –proot test > test.sql
2、表级锁
表级锁,每次操作锁住整张表。锁定粒度大,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高,并发度最低。应用在MyISAM、 InnoDB、BDB等存储引擎中。
表级锁的分类:
- 表锁:
- 表共享_读锁_(read lock): 不会**影响**客户端的读,但是会**阻塞客户端的写**
- 表独占**写锁**(write lock): _阻塞其他客户端的读和写 _
-- 加锁:
lock tables 表名... read/write。
--释放锁:
unlock tables / 客户端断开连接 。
- 元数据锁(meta data lock,MDL)
MDL加锁过程是系统自动控制,无需显式使用,在访问一张表的时候会自动加上。MDL锁主要作用是维护表元数据的数据一致性,在表上有活动事务的时候,不可以对元数据进行写入操作。为了避免DML与 DDL冲突,保证读写的正确性。
- 意向锁
为了避免DML在执行时,加的行锁与表锁的冲突,在InnoDB中引入了意向锁,使得表锁不用检查每行 数据是否加锁,使用意向锁来减少表锁的检查 。
分类:
意向共享锁(IS): 由语句select ... lock in share mode添加 。与表锁共享锁 (read)兼容,与表锁排他锁(write)互斥。
意向排他锁(IX): 由insert、update、delete、select...for update添加 。与表锁共 享锁(read)及排他锁(write)都互斥,意向锁之间不会互斥。
_ 一旦事务提交了,意向共享锁、意向排他锁,都会自动释放。 _
select object_schema,object_name,index_name,lock_type,lock_mode,lock_data from
performance_schema.data_locks;
3、行级锁
定义: 行级锁,每次操作锁住对应的行数据。锁定粒度最小,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低,并发度最高。应用在 InnoDB存储引擎中。 行锁是通过对索引上的索引项加锁来实现的,而不是对记录加的锁
分类:
行锁(Record Lock):锁定单个行记录的锁,防止其他事务对此行进行update和delete。在 RC、RR隔离级别下都支持。
间隙锁(Gap Lock):锁定索引记录间隙(不含该记录),确保索引记录间隙不变,防止其他事 务在这个间隙进行insert,产生幻读。在RR隔离级别下都支持。
临键锁(Next-Key Lock):行锁和间隙锁组合,同时锁住数据,并锁住数据前面的间隙Gap。 在RR隔离级别下支持。
(1)、行锁
InnoDB实现了以下两种类型的行锁:
- 共享锁(S):允许一个事务去读一行,阻止其他事务获得相同数据集的排它锁。
- 排他锁(X):允许获取排他锁的事务更新数据,阻止其他事务获得相同数据集的共享锁和排他锁。
常见的SQL语句,在执行时,所加的行锁如下:
SQL | 行锁类型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INSERT ... | 排他锁 | 自动加锁 |
UPDATE ... | 排他锁 | 自动加锁 |
DELETE ... | 排他锁 | 自动加锁 |
SELECT(正常) | 不加任何锁 | |
SELECT ... LOCK IN SHARE MODE | 共享锁 | 需要手动在SELECT之后加LOCK IN SHARE MODE |
SELECT ... FOR UPDATE | 排他锁 | 需要手动在SELECT之后加FOR UPDATE |
默认情况下,InnoDB在 **REPEATABLE READ**事务隔离级别运行,InnoDB使用 next-key 锁进行搜索和索引扫描,以防止幻读。
- 针对唯一索引进行检索时,对已存在的记录进行等值匹配时,将会自动优化为行锁。
- InnoDB的行锁是针对于索引加的锁,不通过索引条件检索数据,那么InnoDB将对表中的所有记录加锁,此时就会升级为表锁。
(2)、间隙锁、临键锁
默认情况下,InnoDB在 REPEATABLE READ事务隔离级别运行,InnoDB使用 next-key 锁进行搜 索和索引扫描,以防止幻读。
索引上的等值查询(唯一索引),给不存在的记录加锁时, 优化为间隙锁 。
索引上的等值查询(非唯一普通索引),向右遍历时最后一个值不满足查询需求时,next-key lock 退化为间隙锁。
索引上的范围查询(唯一索引)--会访问到不满足条件的第一个值为止。
注意:间隙锁唯一目的是防止其他事务插入间隙。间隙锁可以共存,一个事务采用的间隙锁不会 阻止另一个事务在同一间隙上采用间隙锁。
九、InnoDB引擎
InnoDB的逻辑存储结构如下图所示:
1、内存结构
在左侧的内存结构中,主要分为: Buffer Pool、Change Buffer、Adaptive Hash Index、Log Buffer。 分别介绍如下:
Buffer Pool:缓冲池, 是主内存中的一个区域,里面可以缓存磁盘上经常操作的真实数据,在执行增删改查操作时,先操作缓冲池中的数据(若缓冲池没有数据,则从磁盘加载并缓存),然后再以一定频率刷新到磁盘,从而减少磁盘IO,加快处理速度。
Change Buffer: 更改缓冲区(针对于非唯一二级索引页),在执行DML语句时,如果这些数据Page 没有在Buffer Pool中,不会直接操作磁盘,而会将数据变更存在更改缓冲区 Change Buffer 中,在未来数据被读取时,再将数据合并恢复到Buffer Pool中,再将合并后的数据刷新到磁盘中。
Adaptive Hash Index: 自适应hash索引,用于优化对Buffer Pool数据的查询
Log Buffer: 日志缓冲区,用来保存要写入到磁盘中的log日志数据
2、后台线程
在InnoDB的后台线程中,分为4类,分别是:
Master Thread : 核心后台线程,负责调度其他线程,还负责将缓冲池中的数据异步刷新到磁盘中, 保持数据的一致性, 还包括脏页的刷新、合并插入缓存、undo页的回收 。
IO Thread : 在InnoDB存储引擎中大量使用了AIO来处理IO请求, 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库的性能,而IO Thread主要负责这些IO请求的回调。
Purge Thread : 主要用于回收事务已经提交了的_undo log_,在事务提交之后,undo log可能不用了,就用它来回收。
Page Cleaner Thread : 协助 Master Thread 刷新脏页到磁盘的线程,它可以减轻 Master Thread 的工作压力,减少阻塞。
3、事务原理
定义 : 是一组操作的集合,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,事务会把所有的操作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向系 统提交或撤销操作请求,即这些操作要么同时成功,要么同时失败。
特性:
- 原子性(Atomicity):事务是不可分割的最小操作单元,要么全部成功,要么全部失败。
- 一致性(Consistency):事务完成时,必须使所有的数据都保持一致状态。
- 隔离性(Isolation):数据库系统提供的隔离机制,保证事务在不受外部并发操作影响的独立环 境下运行。
- 持久性(Durability):事务一旦提交或回滚,它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改变就是永久的。
如何保证这四大特性的?
搭:1、_原子性、一致性、持久化 _这三个特性是由InnoDB中的两份日志来保证的,_一份是redo log日志,一份是undo log日志 _ 2、_持久性_是通过**数据库的锁, 加上MVCC来保证的**
1)、redo log
定义:** 重做日志**,记录的是事务提交时数据页的物理修改,是用来实现事务的持久性。
该日志文件由两部分组成:重做日志缓冲(redo log buffer)以及 重做日志文件(redo log file),前者是在内存中,后者在磁盘中。当事务提交之后会把所有修改信息都存到该日志文件中, 用 于在刷新脏页到磁盘,发生错误时, 进行数据恢复使用。
流程: 有了redolog之后,当对缓冲区的数据进行增删改之后,会**首先将操作的数据页的变化,记录在redo log buffer中。在事务提交时,会将redo log buffer中的数据刷新到redo log磁盘文件中。 过一段时间之后,如果刷新缓冲区的脏页到磁盘时,发生错误,此时就可以借助于redo log进行数据 恢复,这样就保证了事务的持久性**。 而如果脏页成功刷新到磁盘 或 或者涉及到的数据已经落盘,此时redolog就没有作用了,就可以删除了,所以存在的两个redolog文件是循环写的。
2)、undo log
定义: 回滚日志,用于记录数据被修改前的信息 , 作用包含两个 : 提供回滚(保证事务的原子性) 和 MVCC(多版本并发控制) 。 (记录的是逻辑日志)
存储内容: 可以认为当delete一条记录时,undo log中会记录一条对应的insert记录,反之亦然,当update一条记录时,它记录一条对应相反的 update记录。当执行rollback时,就可以从undo log中的逻辑记录读取到相应的内容并进行回滚。 (简而言之:记录的数据是为了还原数据库)
存储和销毁:
- 存储:undo log采用段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记录,存放在前面介绍的 rollback segment 回滚段中,内部包含1024个undo log segment。
- 销毁: undo log在事务执行时产生,事务提交时,并不会立即删除undo log,因为这些 日志可能还用于MVCC。
4、MVCC(多版本并发控制)
先介绍下面两个定义,便于理解
1、当前读:读取的是记录的最新版本,读取时还要保证其他并发事务不能修改当前记录,会对读取的记录进行加锁。对于我们日常的操作,如:select ... lock in share mode(共享锁),select ... for update、update、insert、delete(排他锁)都是一种当前读。
2、快照读: 简单的select(不加锁)就是快照读,快照读,读取的是记录数据的可见版本,有可能是历史数据, 不加锁,是非阻塞读。
- Read Committed:每次select,都生成一个快照读。
- Repeatable Read:开启事务后第一个select语句才是快照读的地方。
- Serializable:快照读会退化为当前读
定义: 全称 Multi-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,多版本并发控制。指维护一个数据的多个版本, 使得读写操作没有冲突,快照读为MySQL实现MVCC提供了一个非阻塞读功能。MVCC的具体实现,还需要依赖于数据库记录中的三个隐式字段、undo log日志、readView。
1)、隐藏字段
在我们创建一个新的表的时候, InnoDB还会自动的给我们添加三个隐藏字段及其含义分别是:
2)、undo log
版本链:
结论: 最终我们发现,不同事务或相同事务对同一条记录进行修改,会导致该记录的undolog生成一条记录版本链表,链表的头部是最新的旧记录,链表尾部是最早的旧记录。
3)、Redview
不同的隔离级别,生成ReadView的时机不同:
- READ COMMITTED :在事务中每一次执行快照读时生成ReadView。
- REPEATABLE READ:仅在事务中第一次执行快照读时生成ReadView,后续复用该ReadView。
MVCC的实现原理就是通过 InnoDB表的隐藏字段、UndoLog 版本链、ReadView来实现的。 而MVCC + 锁,则实现了事务的隔离性。 而一致性则是由redolog 与 undolog保证。
十、日志
MySQL中日志分为以下四个类型的日志
错误日志: 错误日志是 MySQL 中最重要的日志之一,它记录了当 mysqld 启动和停止时,以及服务器在运行过 程中发生任何严重错误时的相关信息。当数据库出现任何故障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时,建议首先查看此日志。
二进制日志: 二进制日志(BINLOG)记录了所有的 DDL(数据定义语言)语句和 DML(数据操纵语言)语句,但 不包括数据查询(SELECT、SHOW)语句。 作用:①. 灾难时的数据恢复;②. MySQL的主从复制。
查询日志: 查询日志中记录了客户端的所有操作语句,而二进制日志不包含查询数据的SQL语句。默认情况下, 查询日志是未开启的
慢查询日志: 慢查询日志记录了所有执行时间超过参数 long_query_time 设置值并且扫描记录数不小于 min_examined_row_limit 的所有的SQL语句的日志,默认未开启。long_query_time 默认为 10 秒,最小为 0, 精度可以到微秒。
十一、主从复制
概念: 是指将主数据库的 DDL 和 DML 操作通过二进制日志传到从库服务器中,然后在从库上对这 些日志重新执行(也叫重做),从而使得从库和主库的数据保持同步。 MySQL支持一台主库同时向多台从库进行复制, 从库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从服务器的主库,实现链状 复制。
优点:
- 主库出现问题,可以快速切换到从库提供服务。
- 实现读写分离,降低主库的访问压力。
- 可以在从库中执行备份,以避免备份期间影响主库服务。
1、主库配置
- 1、修改配置文件: /etc/my.cnf
#mysql 服务ID,保证整个集群环境中唯一,取值范围:1 – 232-1,默认为1
server-id=1
#是否只读,1 代表只读, 0 代表读写
read-only=0
#忽略的数据, 指不需要同步的数据库
#binlog-ignore-db=mysql
#指定同步的数据库
#binlog-do-db=db01
2、重启MySQL数据库:
systemctl restart mysqld
3、登录mysql,创建远程连接的账号,并授予主从复制权限
-- 创建itcast用户,并设置密码,该用户可在任意主机连接该MySQL服务
CREATE USER 'itcast'@'%' IDENTIFIED WITH mysql_native_password BY 'Root@123456';
-- 为 'itcast'@'%' 用户分配主从复制权限
GRANT REPLICATION SLAVE ON *.* TO 'itcast'@'%';
- 4、 通过指令,查看二进制日志坐标:
show master status
字段含义说明:
- file : 从哪个日志文件开始推送日志文件
- position : 从哪个位置开始推送日志
- binlog_ignore_db : 指定不需要同步的数据库
2、从库配置
- 1、修改配置文件:
/etc/my.cnf
-- mysql 服务ID,保证整个集群环境中唯一,取值范围:1 – 2^32-1,和主库不一样即可
server-id=2
-- 是否只读,1 代表只读, 0 代表读写
read-only=1
2、重启MySQL服务:
systemctl restart mysqld
3、登录MySQL,设置主库配置
CHANGE REPLICATION SOURCE TO SOURCE_HOST='192.168.200.200',
SOURCE_USER='itcast',
SOURCE_PASSWORD='Root@123456', SOURCE_LOG_FILE='binlog.000004',
SOURCE_LOG_POS=663;
上述是8.0.23中的语法。如果mysql是 8.0.23 之前的版本,执行如下SQL:
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='192.168.200.200',
MASTER_USER='itcast',
MASTER_PASSWORD='Root@123456', MASTER_LOG_FILE='binlog.000004',
MASTER_LOG_POS=663;
- 4、开启同步操作:
start replica ; #8.0.22之后
start slave ; #8.0.22之前
5、查看主从同步状态:
show replica status ; #8.0.22之后
show slave status ; #8.0.22之前
主要查看两个字段是否为YES:Replica_IO_Running 、Replica_SQL_Running ,两个字段都为YES的话,则证明主从复制已经开启。
十二、分库分表
分库分表的中心思想都是将数据分散存储,使得单一数据库/表的数据量变小来缓解单一数据库的性能 问题,从而达到提升数据库性能的目的。
1、拆分策略
分库分表的形式,主要是两种:垂直拆分和水平拆分。而拆分的粒度,一般又分为分库和分表,所以组 成的拆分策略最终如下:
实现技术:
shardingJDBC:基于AOP原理,在应用程序中对本地执行的SQL进行拦截,解析、改写、路由处 理。需要自行编码配置实现,只支持java语言,性能较高。
MyCat:数据库分库分表中间件,不用调整代码即可实现分库分表,支持多种语言,性能不及前者
2、MyCat
介绍: Mycat是开源的、活跃的、基于Java语言编写的MySQL数据库中间件。可以像使用mysql一样来使用 mycat,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根本感觉不到mycat的存在。 开发人员只需要连接MyCat即可,而具体底层用到几台数据库,每一台数据库服务器里面存储了什么数 据,都无需关心。 具体的分库分表的策略,只需要在MyCat中配置即可。
启动:mycat start
,停止:mycat stop
MyCat的整体结构中,分为两个部分:上面的逻辑结构,下面的物理结构,示意如下:
1)、配置
schema.xml 配置文件
在schema.xml中配置逻辑库、逻辑表、数据节点、节点主机等相关信息。具体的配置如下:
<?xml version="1.0"?>
<!DOCTYPE mycat:schema SYSTEM "schema.dtd">
<mycat:schema xmlns:mycat="http://io.mycat/">
<!-- 核心配置:schema 标签用于定义 MyCat实例中的逻辑库 , 一个MyCat实例中, 可以有多个逻辑库 , 可以通
过 schema 标签来划分不同的逻辑库。MyCat中的逻辑库的概念,等同于MySQL中的database概念
, 需要操作某个逻辑库下的表时, 也需要切换逻辑库(use xxx)。 -->
<!-- schema 的核心属性:
1、name:指定自定义的逻辑库库名
2、checkSQLschema:在SQL语句操作时指定了数据库名称,执行时是否自动去除;true:自动去
除,false:不自动去除
3、sqlMaxLimit:如果未指定limit进行查询,列表查询模式查询多少条记录
-->
<schema name="DB01" checkSQLschema="true" sqlMaxLimit="100">
<!-- table 标签定义了MyCat中逻辑库schema下的逻辑表 , 所有需要拆分的表都需要在table标签中定义
核心属性:
1、name:定义逻辑表表名,在该逻辑库下唯一
2、dataNode:定义逻辑表所属的dataNode,该属性需要与dataNode标签中name对应;多个dataNode逗号分隔
3、rule:分片规则的名字,分片规则名字是在rule.xml中定义的
4、primaryKey:逻辑表对应真实表的主键
5、type:逻辑表的类型,目前逻辑表只有全局表和普通表,如果未配置,就是普通表;全局表,配置为 global
-->
<table name="TB_ORDER" dataNode="dn1,dn2,dn3" rule="auto-sharding-long"/>
</schema>
<!-- dataNode核心属性:
1、name:定义数据节点名称
2、dataHost:数据库实例主机名称,引用自 dataHost 标签中name属性
3、database:定义分片所属数据库 -->
<dataNode name="dn1" dataHost="dhost1" database="db01" />
<dataNode name="dn2" dataHost="dhost2" database="db01" />
<dataNode name="dn3" dataHost="dhost3" database="db01" />
<!-- 该标签在MyCat逻辑库中作为底层标签存在, 直接定义了具体的数据库实例、读写分离、心跳语句。
核心属性:
1、name:唯一标识,供上层标签使用
2、maxCon/minCon:最大连接数/最小连接数
3、balance:负载均衡策略,取值 0,1,2,3
4、writeType:写操作分发方式(0:写操作转发到第一个writeHost,第一个挂了,切换到第二个;1:写操作随机分发到配置的writeHost)
5、dbDriver:数据库驱动,支持 native、jdbc
-->
<dataHost name="dhost1" maxCon="1000" minCon="10" balance="0"
writeType="0" dbType="mysql" dbDriver="jdbc" switchType="1"
slaveThreshold="100">
<heartbeat>select user()</heartbeat>
<writeHost host="master" url="jdbc:mysql://192.168.200.210:3306?
useSSL=false&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&characterEncoding=utf8"
user="root" password="1234" />
</dataHost>
<dataHost name="dhost2" maxCon="1000" minCon="10" balance="0"
writeType="0" dbType="mysql" dbDriver="jdbc" switchType="1"
slaveThreshold="100">
<heartbeat>select user()</heartbeat>
<writeHost host="master" url="jdbc:mysql://192.168.200.213:3306?
useSSL=false&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&characterEncoding=utf8"
user="root" password="1234" />
</dataHost>
</mycat:schema>
rule.xml 配置文件
rule.xml中定义所有拆分表的规则,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灵活的使用分片算法, 或者对同一个分片算法 使用不同的参数, 它让分片过程可配置化。主要包含两类标签:tableRule、Function
<?xml version="1.0" encoding="UTF-8"?>
<!DOCTYPE mycat:rule SYSTEM "rule.dtd">
<mycat:rule xmlns:mycat="http://io.mycat/">
<tableRule name="rule1">
<rule>
<columns>id</columns>
<algorithm>func1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tableRule name="rule2">
<rule>
<columns>user_id</columns>
<algorithm>func1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tableRule name="sharding-by-intfile">
<rule>
<columns>sharding_id</columns>
<algorithm>hash-int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tableRule name="auto-sharding-long">
<rule>
<!-- 表明根据ID进行分片 -->
<columns>id</columns>
<algorithm>rang-long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tableRule name="mod-long">
<rule>
<columns>id</columns>
<algorithm>mod-long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tableRule name="sharding-by-murmur">
<rule>
<columns>id</columns>
<algorithm>murmur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tableRule name="crc32slot">
<rule>
<columns>id</columns>
<algorithm>crc32slot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tableRule name="sharding-by-month">
<rule>
<columns>create_time</columns>
<algorithm>partbymonth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tableRule name="latest-month-calldate">
<rule>
<columns>calldate</columns>
<algorithm>latestMonth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tableRule name="auto-sharding-rang-mod">
<rule>
<columns>id</columns>
<algorithm>rang-mod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tableRule name="jch">
<rule>
<columns>id</columns>
<algorithm>jump-consistent-hash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function name="murmur"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PartitionByMurmurHash">
<!-- 默认是0 -->
<property name="seed">0</property>
<!-- 要分片的数据库节点数量,必须指定,否则没法分片 -->
<property name="count">2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virtualBucketTimes">160</property>
<!-- 一个实际的数据库节点被映射为这么多虚拟节点,默认是160倍,也就是虚拟节点数是物理节点数的160倍
<property name="weightMapFile">weightMapFile</property> 节点的权重,没有指定权重的节点默认是1。以properties文件的格式填写,以从0开始到count-1的整数值也就是节点索引为key,以节点权重值为值。所有权重值必须是正整数,否则以1代替
<property name="bucketMapPath">/etc/mycat/bucketMapPath</property>
用于测试时观察各物理节点与虚拟节点的分布情况,如果指定了这个属性,会把虚拟节点的murmur hash值与物理节点的映射按行输出到这个文件,没有默认值,如果不指定,就不会输出任何东西
-->
</function>
<function name="crc32slot"
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PartitionByCRC32PreSlot">
</function>
<function name="hash-int"
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PartitionByFileMap">
<property name="mapFile">partition-hash-int.txt</property>
</function>
<function name="rang-long"
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AutoPartitionByLong">
<property name="mapFile">autopartition-long.txt</property>
</function>
<function name="mod-long" 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PartitionByMod">
<!-- how many data nodes -->
<property name="count">3</property>
</function>
<function name="func1" 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PartitionByLong">
<property name="partitionCount">8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partitionLength">128</property>
</function>
<function name="latestMonth"
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LatestMonthPartion">
<property name="splitOneDay">24</property>
</function>
<function name="partbymonth"
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PartitionByMonth">
<property name="dateFormat">yyyy-MM-dd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sBeginDate">2015-01-01</property>
</function>
<function name="rang-mod" 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PartitionByRangeMod">
<property name="mapFile">partition-range-mod.txt</property>
</function>
<function name="jump-consistent-hash" 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PartitionByJumpConsistentHash">
<property name="totalBuckets">3</property>
</function>
</mycat:rule>
server.xml 配置文件
server.xml配置文件包含了MyCat的系统配置信息,主要有两个重要的标签:system、user。
1、system 标签
详解请看链接: MyCat配置文件详解--server.xml_Fighter168的博客-CSDN博客
2、user 标签
2)、分片
垂直分库及测试
<schema name="SHOPPING" checkSQLschema="true" sqlMaxLimit="100">
<table name="tb_goods_base" dataNode="dn1" primaryKey="id" />
<table name="tb_goods_brand" dataNode="dn1" primaryKey="id" />
<table name="tb_goods_cat" dataNode="dn1" primaryKey="id" />
<table name="tb_goods_desc" dataNode="dn1" primaryKey="goods_id" />
<table name="tb_goods_item" dataNode="dn1" primaryKey="id" />
<table name="tb_order_item" dataNode="dn2" primaryKey="id" />
<table name="tb_order_master" dataNode="dn2" primaryKey="order_id" />
<table name="tb_order_pay_log" dataNode="dn2" primaryKey="out_trade_no" />
<table name="tb_user" dataNode="dn3" primaryKey="id" />
<table name="tb_user_address" dataNode="dn3" primaryKey="id" />
<table name="tb_areas_provinces" dataNode="dn3" primaryKey="id"/>
<table name="tb_areas_city" dataNode="dn3" primaryKey="id"/>
<table name="tb_areas_region" dataNode="dn3" primaryKey="id"/>
</schema>
<dataNode name="dn1" dataHost="dhost1" database="shopping" />
<dataNode name="dn2" dataHost="dhost2" database="shopping" />
<dataNode name="dn3" dataHost="dhost3" database="shopping" />
<dataHost name="dhost1" maxCon="1000" minCon="10" balance="0"
writeType="0" dbType="mysql" dbDriver="jdbc" switchType="1"
slaveThreshold="100">
<heartbeat>select user()</heartbeat>
<writeHost host="master" url="jdbc:mysql://192.168.200.210:3306?
useSSL=false&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&characterEncoding=utf8"
user="root" password="1234" />
</dataHost>
<dataHost name="dhost2" maxCon="1000" minCon="10" balance="0"
writeType="0" dbType="mysql" dbDriver="jdbc" switchType="1"
slaveThreshold="100">
<heartbeat>select user()</heartbeat>
<writeHost host="master" url="jdbc:mysql://192.168.200.213:3306?
useSSL=false&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&characterEncoding=utf8"
user="root" password="1234" />
</dataHost>
<dataHost name="dhost3" maxCon="1000" minCon="10" balance="0"
writeType="0" dbType="mysql" dbDriver="jdbc" switchType="1"
slaveThreshold="100">
<heartbeat>select user()</heartbeat>
<writeHost host="master" url="jdbc:mysql://192.168.200.214:3306?
useSSL=false&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&characterEncoding=utf8"
user="root" password="1234" />
</dataHost>
可能会遇到的情况:执行某条SQL语句的时候,由于不在同一个服务器,执行SQL语句会报错,而解决的办法是设置一个全局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 **解决:将多个业务中都会使用到的表,在每一个服务的数据库中都添加上该表。具体操作如下: 修改schema.xml中的逻辑表的配置,修改 tb_areas_provinces、tb_areas_city、 tb_areas_region 三个逻辑表,增加 type 属性,配置为global,就代表该表是全局表,就会在 所涉及到的dataNode中创建给表。对于当前配置来说,也就意味着所有的节点中都有该表了。 **
<table name="tb_areas_provinces" dataNode="dn1,dn2,dn3" primaryKey="id"
type="global"/>
<table name="tb_areas_city" dataNode="dn1,dn2,dn3" primaryKey="id"
type="global"/>
<table name="tb_areas_region" dataNode="dn1,dn2,dn3" primaryKey="id"
type="global"/>
水平分表
<schema name="ITCAST" checkSQLschema="true" sqlMaxLimit="100">
<table name="tb_log" dataNode="dn4,dn5,dn6" primaryKey="id" rule="mod-long" />
</schema>
<dataNode name="dn4" dataHost="dhost1" database="itcast" />
<dataNode name="dn5" dataHost="dhost2" database="itcast" />
<dataNode name="dn6" dataHost="dhost3" database="itcast" />
tb_log表最终落在3个节点中,分别是 dn4、dn5、dn6 ,而具体的数据分别存储在 dhost1、 dhost2、dhost3的itcast数据库中。
分片规则
1、范围分片
定义:根据指定的字段及其配置的范围与数据节点的对应情况, 来决定该数据属于哪一个分片,对应的配置如下
<table name="TB_ORDER" dataNode="dn1,dn2,dn3" rule="auto-sharding-long" />
<dataNode name="dn1" dataHost="dhost1" database="db01" />
<dataNode name="dn2" dataHost="dhost2" database="db01" />
<dataNode name="dn3" dataHost="dhost3" database="db01" />
<tableRule name="auto-sharding-long">
<rule>
<columns>id</columns>
<algorithm>rang-long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function name="rang-long" 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AutoPartitionByLong">
<property name="mapFile">autopartition-long.txt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defaultNode">0</property>
</function>
2、取模分片
定义: 根据指定的字段值与节点数量进行求模运算,根据运算结果, 来决定该数据属于哪一个分片
<table name="tb_log" dataNode="dn4,dn5,dn6" primaryKey="id" rule="mod-long" />
<dataNode name="dn4" dataHost="dhost1" database="itcast" />
<dataNode name="dn5" dataHost="dhost2" database="itcast" />
<dataNode name="dn6" dataHost="dhost3" database="itcast" />
<tableRule name="mod-long">
<rule>
<columns>id</columns>
<algorithm>mod-long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function name="mod-long" 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PartitionByMod">
<property name="count">3</property>
</function>
3、一致性hash分片
定义: 所谓一致性哈希,相同的哈希因子计算值总是被划分到相同的分区表中,不会因为分区节点的增加而改 变原来数据的分区位置,有效的解决了分布式数据的拓容问题。
<!-- 一致性hash -->
<table name="tb_order" dataNode="dn4,dn5,dn6" rule="sharding-by-murmur" />
<dataNode name="dn4" dataHost="dhost1" database="itcast" />
<dataNode name="dn5" dataHost="dhost2" database="itcast" />
<dataNode name="dn6" dataHost="dhost3" database="itcast" />
<tableRule name="sharding-by-murmur">
<rule>
<columns>id</columns>
<algorithm>murmur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function name="murmur" 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PartitionByMurmurHash">
<property name="seed">0</property><!-- 默认是0 -->
<property name="count">3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virtualBucketTimes">160</property>
</function>
4、枚举分片
定义: 通过在配置文件中配置可能的枚举值, 指定数据分布到不同数据节点上, 本规则适用于按照省份、性 别、状态拆分数据等业务 。
<!-- 枚举 -->
<table name="tb_user" dataNode="dn4,dn5,dn6" rule="sharding-by-intfile-enumstatus"
/>
<dataNode name="dn4" dataHost="dhost1" database="itcast" />
<dataNode name="dn5" dataHost="dhost2" database="itcast" />
<dataNode name="dn6" dataHost="dhost3" database="itcast" />
<tableRule name="sharding-by-intfile">
<rule>
<columns>sharding_id</columns>
<algorithm>hash-int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!-- 自己增加 tableRule -->
<tableRule name="sharding-by-intfile-enumstatus">
<rule>
<columns>status</columns>
<algorithm>hash-int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function name="hash-int" 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PartitionByFileMap">
<property name="defaultNode">2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mapFile">partition-hash-int.txt</property>
</function>
partition-hash-int.txt ,内容如下 : 1=0,2=1,3=2 ,指定的规则字段为1的话,放入第一张表,规则字段为2的话,放入第二张表;规则字段为3的话,放入第三张表
5、应用指定算法
定义:运行阶段由应用自主决定路由到那个分片 , 直接根据字符子串(必须是数字)计算分片号。
<!-- 应用指定算法 -->
<table name="tb_app" dataNode="dn4,dn5,dn6" rule="sharding-by-substring" />
<dataNode name="dn4" dataHost="dhost1" database="itcast" />
<dataNode name="dn5" dataHost="dhost2" database="itcast" />
<dataNode name="dn6" dataHost="dhost3" database="itcast" />
<tableRule name="sharding-by-substring">
<rule>
<columns>id</columns>
<algorithm>sharding-by-substring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function name="sharding-by-substring"
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PartitionDirectBySubString">
<property name="startIndex">0</property> <!-- zero-based -->
<property name="size">2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partitionCount">3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defaultPartition">0</property>
</function>
示例说明 : id=05-100000002 , 在此配置中代表根据id中从 startIndex=0,开始,截取siz=2位数字即 05,05就是获取的分区,如果没找到对应的分片则默认分配到defaultPartition 。
6、固定分片hash算法
定义: 该算法类似于十进制的求模运算,但是为二进制的操作,例如,取 id 的二进制低 10 位 与 1111111111 进行位 & 运算,位与运算最小值为 0000000000,最大值为1111111111,转换为十 进制,也就是位于0-1023之间。
特点:
- 如果是求模,连续的值,分别分配到各个不同的分片;但是此算法会将连续的值可能分配到相同的 分片,降低事务处理的难度。
- 可以均匀分配,也可以非均匀分配。
- 分片字段必须为数字类型。
<tableRule name="sharding-by-long-hash">
<rule>
<columns>id</columns>
<algorithm>sharding-by-long-hash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!-- 分片总长度为1024,count与length数组长度必须一致; -->
<function name="sharding-by-long-hash"
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PartitionByLong">
<property name="partitionCount">2,1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partitionLength">256,512</property>
</function>
7、字符串hash解析算法
定义:截取字符串中的指定位置的子字符串,进行hash算法,算出分片。
<tableRule name="sharding-by-stringhash">
<rule>
<columns>name</columns>
<algorithm>sharding-by-stringhash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function name="sharding-by-stringhash"
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PartitionByString">
<property name="partitionLength">512</property> <!-- zero-based -->
<property name="partitionCount">2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hashSlice">0:2</property>
</function>
8、按(天)日期分片
定义: 按照日期及对应的时间周期来分片。
<tableRule name="sharding-by-date">
<rule>
<columns>create_time</columns>
<algorithm>sharding-by-date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function name="sharding-by-date"
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PartitionByDate">
<property name="dateFormat">yyyy-MM-dd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sBeginDate">2022-01-01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sEndDate">2022-01-30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sPartionDay">10</property>
</function>
<!--
从开始时间开始,每10天为一个分片,到达结束时间之后,会重复开始分片插入
配置表的 dataNode 的分片,必须和分片规则数量一致,例如 2022-01-01 到 2022-12-31 ,每
10天一个分片,一共需要37个分片。
-->
9、按自然月分片
定义: 使用场景为按照月份来分片, 每个自然月为一个分片。
<tableRule name="sharding-by-month">
<rule>
<columns>create_time</columns>
<algorithm>partbymonth</algorithm>
</rule>
</tableRule>
<function name="partbymonth" class="io.mycat.route.function.PartitionByMonth">
<property name="dateFormat">yyyy-MM-dd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sBeginDate">2022-01-01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sEndDate">2022-03-31</property>
</function>
<!--
从开始时间开始,一个月为一个分片,到达结束时间之后,会重复开始分片插入
配置表的 dataNode 的分片,必须和分片规则数量一致,例如 2022-01-01 到 2022-12-31 ,一
共需要12个分片。
-->
十三、读写分离
定义: 读写分离,简单地说是把对数据库的读和写操作分开,以对应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。主数据库提供写操 作,从数据库提供读操作,这样能有效地减轻单台数据库的压力。 通过MyCat即可轻易实现上述功能,不仅可以支持MySQL,也可以支持Oracle和SQL Server。
1、一主一从
原理:MySQL的主从复杂,是基于二进制文件binlog 实现的
<!-- 配置逻辑库 -->
<schema name="ITCAST_RW" checkSQLschema="true" sqlMaxLimit="100" dataNode="dn7">
</schema>
<dataNode name="dn7" dataHost="dhost7" database="itcast" />
<dataHost name="dhost7" maxCon="1000" minCon="10" balance="1" writeType="0"
dbType="mysql" dbDriver="jdbc" switchType="1" slaveThreshold="100">
<heartbeat>select user()</heartbeat>
<writeHost host="master1" url="jdbc:mysql://192.168.200.211:3306?
useSSL=false&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&characterEncoding=utf8"
user="root" password="1234" >
<readHost host="slave1" url="jdbc:mysql://192.168.200.212:3306?
useSSL=false&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&characterEncoding=utf8"
user="root" password="1234" />
</writeHost>
</dataHost>
writeHost代表的是写操作对应的数据库,readHost代表的是读操作对应的数据库。 所以我们要想 实现读写分离,就得配置writeHost关联的是主库,readHost关联的是从库。 而仅仅配置好了writeHost以及readHost还不能完成读写分离,还需要配置一个非常重要的负责均衡 的参数 balance,取值有4种,具体含义如下:
参数值 | 含义 | |
---|---|---|
0 | 不开启读写分离机制 , 所有读操作都发送到当前可用的writeHost上 | |
1 | 全部的readHost 与 备用的writeHost 都参与select 语句的负载均衡(主要针对 于双主双从模式) | |
2 | 所有的读写操作都随机在writeHost , readHost上分发 | |
3 | 所有的读请求随机分发到writeHost对应的readHost上执行, writeHost不负担读压 力 |
存在的问题: 当主节点Master宕机之后,业务系统就只能够读,而不能写入数据了。 解决办法:通过双主双从的主从复制结构来实现
2、双主双从
定义: 一个主机 Master1 用于处理所有写请求,它的从机 Slave1 和另一台主机 Master2 还有它的从 机 Slave2 负责所有读请求。当 Master1 主机宕机后,Master2 主机负责写请求,Master1 、 Master2 互为备机。架构图如下:
配置:将两台从库关联到两个主库,同时两个主库也需要进行相互关联。
读写分离: MyCat控制后台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和负载均衡由schema.xml文件datahost标签的balance属性控 制,通过writeType及switchType来完成失败自动切换的 配置如下:
<schema name="ITCAST_RW2" checkSQLschema="true" sqlMaxLimit="100" dataNode="dn7">
</schema>
<dataNode name="dn7" dataHost="dhost7" database="db01" />
<dataHost name="dhost7" maxCon="1000" minCon="10" balance="1" writeType="0"
dbType="mysql" dbDriver="jdbc" switchType="1" slaveThreshold="100">
<heartbeat>select user()</heartbeat>
<writeHost host="master1" url="jdbc:mysql://192.168.200.211:3306?
useSSL=false&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&characterEncoding=utf8"
user="root" password="1234" >
<readHost host="slave1" url="jdbc:mysql://192.168.200.212:3306?
useSSL=false&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&characterEncoding=utf8"
user="root" password="1234" />
</writeHost>
<writeHost host="master2" url="jdbc:mysql://192.168.200.213:3306?
useSSL=false&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&characterEncoding=utf8"
user="root" password="1234" >
<readHost host="slave2" url="jdbc:mysql://192.168.200.214:3306?
useSSL=false&serverTimezone=Asia/Shanghai&characterEncoding=utf8"
user="root" password="1234" />
</writeHost>
</dataHost>
属性说明:
- balance="1" :代表全部的 readHost 与 stand by writeHost 参与 select 语句的负载均衡,简单的说,当双主双从模式(M1->S1,M2->S2,并且 M1 与 M2 互为主备),正常情况下, M2,S1,S2 都参与 select 语句的负载均衡 ;
- writeType
- 0: 写操作都转发到第1台writeHost, writeHost1挂了, 会切换到writeHost2上;
- 1: 所有的写操作都随机地发送到配置的writeHost上 ;
- switchType
- -1:不自动切换
- 1:自动切换